認識活魚魚性

石門活魚為初級淡水魚,棲息於河川、水庫、湖泊的中下水域,游泳迅速,性情活潑。草食性,喜群游於水草叢生之處覓食,主要以水草浮萍蘆葦等為食,34歲成熟,成長迅速

我國重要淡水經濟魚類中最負盛名者當推草魚(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)、青魚(Mylopharyngodon piceus)、鰱(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)、鳙(Aristichthys nobilis)等世界著名的“四大家魚”,其中四大家魚之一草魚,肉質細嫩,骨刺少,營養豐富;鱗、皮可制膠,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。

 

金蘭選用的活魚料理魚種—草魚及青魚, 以下是魚性的基本介紹:

 魚性基本資料文獻源自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化研究中心_台灣魚資料
 

 

 草魚

棲息深度:淡水5 - 30 公尺
最大體長:150 cm

形態特徵:身體延長,前部略呈圓筒狀,後部稍側扁,腹部圓,無肉稜,尾柄粗狀。
習性:棲息於水草繁生的河川、湖泊、水庫之中下層
餌食:雜食性、水草及牧草、葡萄、麥片、芭樂、玉米、反正依現有環境習慣都有可能。

 

 

 青魚

俗名:烏溜、鰡仔、黑鯇、烏鰡、青魚 
體長:可達150cm,一般在50-70cm

以養殖為主,除供市場及餐廳外,一般多供作池釣之用,為高經濟價值的淡水養殖魚類。
其體型雖與草魚相似,但頭部較尖些,咽頭齒大而呈臼齒狀、齒面平滑,是為與草魚最易區分之特徵。
體背側色呈青黑色、腹部灰白,長大後全身幾乎轉變為暗黑色,鰭皆為黑色,亦與草魚不同,也因此俗稱為烏溜。

 

 

草魚是台灣地區普遍常見的淡水大型養殖魚類,在野生環境中主要以湖底或邊緣的水生植物為食。
草魚和鯽魚類似,在養殖池內負責清除多餘的水草,由於草魚幾乎為素食主義者,基本上不太會搶食飼料,飼主會特地準備牧草以供其食用,當水中食物不足時,可愛的草魚會啃時食蔓生至水邊的雜草,成為名符其實的「草」魚
別看牠們體重達二、三十台斤,他們可是性情活潑的魚種,常成群覓食,活動力也強,屬標準的混養魚種,在食物充足的狀況下,草魚成長非常迅速。

烏鰡稱「青魚」,魚體光滑、體色偏青黑色,在背部及魚鰭方面最為明顯,腹部呈灰白色。
野生的青魚以泥底或湖底的軟體動物或螺貝類為食,在養殖池中,青魚則扮演清道夫的工作,可將池內有害的螺類動物﹙如福壽螺﹚食用殆盡,屬於生長快速、生命力強的混養魚種。

「草魚」和「烏鰡」都是鯉科魚種,體型都十分碩大,分辨牠們最好的方法是根據體色的差異來辨別,草魚體色偏「金黃色」,烏鰡體色則較深,幾乎是「深灰色」,另外,烏鰡的頭部外觀較尖,草魚則較為圓齊,這點也可作為分類時的依據。

 

推薦分享
推薦分享

訂席:03-4713138‧03-4712390  傳真:03-4713192 

地址:桃園縣龍潭鄉佳安村文化路51-1號